自 1979 年起,拒执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不断明确和完善,彰显了国家攻克 “执行难” 问题、捍卫司法权威的坚定决心。对于被执行人来说,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是必须坚守的底线。企图通过离婚转移财产来逃避执行,不仅徒劳无功,还导致夫妻双方同被追究刑事责任,教训令人警省!一、拒执罪典型案例:离婚转移财产枉然,夫妻拒执同追刑责
(本案例取自“两高”联合发布拒执罪典型案例)
在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的司法实践中,不乏因妄图逃避执行而以身试法的案例。李某与王某的民间借贷纠纷一案,便是一个典型的因拒执罪受到法律严惩的案例。
李某与王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,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法院在2019年12月作出判决,判令被告王某偿还李某借款50万元及利息4万元。判决生效后,王某却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,李某无奈于2020年1月向宝坻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在执行过程中,法院通过强制手段提取了王某在另一执行案件中的应得执行款25158元,并扣划其账户存款1240元,共计执行到位26398元。然而,王某在2020年1月收到强制执行通知书后,不仅没有积极履行义务,反而与妻子商议,妄图转移财产逃避执行。王妻明知王某已被强制执行,却仍与王某于次日办理离婚手续,通过协议将所有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,所有债务则由王某承担。不仅如此,法院后续查明,王某在强制执行期间,还将钱款用于赌博。王某与王妻的一系列逃避法律义务、对抗执行的行为,致使法院判决长期无法执行,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。
宝坻区法院在掌握充分证据后,将王某、王妻涉嫌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的线索移交天津市公安局宝坻分局立案侦查。王某因涉嫌拒执罪于2021年11月3日被刑事拘留,同年11月16日被取保候审;王妻也于2022年8月被取保候审。在王某被刑事拘留期间,其家属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于2021年11月主动将判决借款金额及迟延履行利息全部给付申请执行人李某,李某也向王某、王妻出具了谅解书。但这并不能免除他们的法律责任,2022年8月,经宝坻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,法院依法审理,最终以王某、王妻犯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,分别判处王某拘役五个月,缓刑六个月;判处王妻拘役三个月,缓刑六个月。
二、典型意义
本案中,被执行人王某在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后,非但没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,反而与妻子合谋,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将名下全部财产转移,抗拒法院执行。这种漠视法律、对抗执行的行为,不仅严重侵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,更是对司法权威的公然挑衅。根据我国关于拒执罪的相关法律规定,王某与王妻的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。本案的依法处理,充分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利,彰显了司法公信,对社会公众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,警示任何企图逃避法律责任、抗拒执行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。它也再次强调了拒执罪在维护司法权威、保障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方面的重要作用,是拒执罪立法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