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华人民共和国⺠法典》规定:
⽆⺠事⾏为能⼒, 指不满 8 周岁的未成年⼈,实施⺠事法律⾏为,需法定代理⼈代理;限制⺠事⾏为能⼒人指⼋周岁以上、享有⺠事权利能⼒,依法设⽴、变更、终⽌⺠事法律关系,并需遵循⺠事活动原则的⼈。从胎⼉开始,每个⼈⼈⽣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法治,法治的⾎脉伴随所有⼈的终⽣。8 岁以前是⼈⽣的⼉戏阶段,8 岁以后成为了法律意义上有部分⺠事⾏为能⼒的少年,少年是世界观、⼈⽣观、法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法律不再儿戏。
梁启超曾说过“少年智,则国智”,而今天,我们更要说:法治植根少年,“少年法治,则国家法治”。这不仅是一句口号, 更是法学⽣、法律⼈、法治社会上每个⼈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和担当。2025年7月9日,湖北第四届模拟法庭社区行正式开启!从法律小白到有模有样的小法官、小律师,这群8-12岁的孩子们,用一场沉浸式模拟法庭,向所有人诠释了“少年法治,则国家法治”的深刻内涵与法治精神的传承。
“模拟法庭是法治教育的沉浸式课堂,社会效益良好,需要法律职业共同体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托举”,湖北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李春生在筹备会上强调。虽然时间紧,涉及培训和大量准备工作,但主承办各方、法律职业共同体-检法司律师、志愿者和社区人员拧成一股绳,共同交流沟通,高效率解决问题。
“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法律,案例必须‘活’起来。”负责案件设计和彩排工作的侯岳峰律师翻着厚厚的资料说。为了这次活动,他和庄克纵律师精心挑选了典型校园欺凌案例,反复推敲“审判长”的每一句台词。“既要捕捉社会议题与时俱进,又要让孩子们能共情——连法槌的“轻重”都要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!”
“一开始我以为‘被告’就是‘被抓的人’呢!”扮演书记员的小朋友吐了吐舌头。经过律师们的一遍遍情景式培训,原本晦涩的法律条文变成了生动的校园故事。
最让人惊喜的是在"举证环节",一个小男孩突然举手提问:"如果证人撒谎了怎么办?"这个问题让在场的律师们都眼前一亮。正如负责案件设计和彩排工作的侯岳峰律师、庄克纵律师所说:"孩子们提出的问题,让我们看到未成年人独特的法治视角,这是我们与孩子的双向奔赴。”
志愿者骆方舟的镜头,记录下珍贵的成长瞬间:“在拍摄中,我捕捉到了孩子们从迷茫到认真严肃的全过程:法庭上,小律师们像十万个为什么,热烈讨论;排练休息时,孩子自发组织"模拟调解",用刚学到的"非暴力沟通技巧调解小伙伴间的矛盾。”
"全体起立!现在开庭!"随着“小审判长”清脆有力的宣告声,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帷幕。法庭严格按照庭审程序进行布置,庄严肃穆。
在审理校园欺凌案件时,“公诉人”字正腔圆地宣读起诉书:"被告人在校园内多次对同学实施殴打、辱骂等行为..."孩子们的表现令人惊叹,“公诉人”逻辑清晰地列举证据,“辩护律师”据理力争地提出辩护意见,“证人”沉着冷静地回答提问。最精彩的当属法庭辩论环节。"辩护律师"提出:"我的当事人只是一时冲动,且已深刻认识到错误,希望法庭从轻处罚。"而"公诉人"则坚持:"校园暴力危害严重,必须依法惩处,以儆效尤。"双方你来我往,辩论激烈却不失分寸。
"审判长"最终宣判:"本院认为,被告人行为已构成侵权,考虑到其认罪态度良好,判决如下..."整个宣判过程庄重规范,展现了孩子们对司法程序的深刻理解。
李春生主任现场提问把气氛推向高潮:新修订的治安处罚法降低行政年龄至十四岁?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?遇到校园欺凌要怎么办?这些和孩子们息息相关的互动提问引发孩子们争先抢答;奖励的一本本民法典书籍让法治知识变得更珍贵。
新松里社区刘剑锋书记感叹:“模拟法庭桌椅按真实法庭布置,当“法警”押着“被告”入场时,全场瞬间安静”,这种法治的近距离体验,对孩子们和社区居民来说难能可贵。
民建江汉区二支部主委蔡萍总结点评:“孩子们通过规范的庭审与创新相结合的形式体会到法律的尊严,今天,我们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法治的种子。”
江汉区司法局法治科科长张咪赞叹道:"孩子们的表现超乎想象!他们不仅准确把握了庭审程序,更难能可贵地展现出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。特别是'审判长'对量刑情节的考量,体现了司法温度。"
江汉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刘博唅法官指出:"这个案例选择很有意义。校园欺凌是当下热点问题,通过模拟审判,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法律知识,更懂得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"
江汉区检察院熊舟影检察官强调:"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传统说教更有效。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,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了对法律的敬畏之心。"
志愿者许许多感叹:“我是刚刚高考完选择法律专业的学生,从法庭布景到服装道具的物资筹备,比高三都忙 。但是当我为孩子整理法袍,看到他们不自觉挺直腰板、肩负正义;当我用“你是法庭秩序的守护者”,让最初抱怨没台词的小法警参与其中、目光如炬,那一刻,我真正理解了“少年法治,则国家法治”的意义。"
活动结束后,一个"小律师"写道:"原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,它是保护我们的铠甲。"而那个曾经分不清"原告""被告"的孩子,现在能头头是道地讲解法庭规则了。
这场模拟法庭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,更让所有参与者看到了希望。正如"少年法治,则国家法治",当法治精神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我们就有理由相信,公平正义的阳光必将照耀每个人的未来。
法治教育是一场美丽的相遇。当孩子们纯真的心灵遇见法律的温度,当成人世界的严谨遇见少年的想象力,我们共同见证的,是法治中国最生动的未来图景。